明悦心理
——《魔法岁月》线上读书会分享
一个人的道德感来自哪里呢?或者说一个人的超我来自哪里?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当一个小婴儿呱呱坠地时,随着生理的发展,凭借着自己的本能,吮吸母亲的奶汁,学会了与人互动,学会了微笑,并且努力的学习着翻身、爬行、直到有一天,努力着撅起了小屁股,借助于栏杆之类的东西,双手攥紧栏杆,终于站立起来。当小婴儿站立起来的一刹那,一定是幸福无比的,他看到了这个世界,他兴奋的高叫着,仿佛向世界宣告:海!我在这里!
生理上的成熟遵循人类的遗传规律,但是当他看到世界的一刹那,也就是社会性开始发展的过程。对于本我的冲突与欲望,他该怎样应对?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这么复杂。
当宝宝看到妈妈将鸡蛋磕在碗里蒸“鸡蛋羹”时,也会伸手拿鸡蛋。但是,妈妈好像很慌张的样子阻止了他,令他奇怪。他搞不懂“鸡蛋”这个东西为什么妈妈能打而自己不能打,也不清楚为什么妈妈看到他伸手拿鸡蛋时慌张的表情,看到妈妈的表情他很恐慌,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小婴儿在观察中认识了周边一些人和事。在一岁半到三岁之间,孩子对自己的冲动的克制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于外部因素。当宝宝好奇鸡蛋事情时,甚至一把捏碎鸡蛋时,妈妈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妈妈一声尖叫,吓坏了宝宝,宝宝也随之尖叫起来。宝宝不知道妈妈为什么尖叫,他只是看到妈妈的尖叫被吓坏了,恐惧感遍布全身,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的妈妈和颜悦色告诉宝宝,这个东西不能拿。但是宝宝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拿。他只好听妈妈的话,这样,妈妈喜欢自己,还是做妈妈喜欢的事情吧。久而久之,宝宝似乎明白了,做妈妈喜欢的事情自己也开心,看到妈妈开心,自己更加开心。
但是本能的冲动有时候也控制不了,当妈妈不在场的时候,宝宝依然会试探性的拿起鸡蛋,小手拿起圆圆的鸡蛋却不小心掉到地上,鸡蛋破裂了,蛋黄蛋清撒了一地,看到地上的一堆东西,宝宝蹲下来,觉得很好玩,双手拍打着滑溜溜的鸡蛋,很开心。但是,妈妈出现了,妈妈不喜欢这样,妈妈生气了,妈妈蹲下来收拾着残局,嘴里告诉宝宝这个不能玩,宝宝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以后,宝宝学会了用自我克制来约束自己打碎鸡蛋的冲动。一个行为端正的两岁孩子最多会在内心唤起妈妈不赞成其行为的一个心理意象,由于预料到妈妈的不赞成,才会在以后动手打鸡蛋之前放弃这种做法。但是,道德感并没有介入这一过程。
两岁孩子用什么方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呢?我们认为,父母是首要因素。孩子对父母的爱、对父母的赞同与否定的重视,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果孩子不在乎是否赞同他的行为,他就没有控制自己行为的动机,那么他就只会做任何让自己高兴的事情。
在语言能力发展到可以帮助他克制冲动之前,我们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啰嗦地对他重复一个禁令,而且禁令的累积效应出现的很慢,以至于父母们很难发现有什么进展。尽管如此,你还是会看到两岁大的孩子在重复他自己最喜欢的把戏之前的犹豫;在他被父母责备时,脸上会时不时浮现出内疚的神情。这表明,他意识到了父母的态度,并对此有所反应。在出生后第二年的某个让人愉快的月份里,他确实会开始表现出一些控制冲动的能力,因为,获得父母赞同的愿望终于战胜了被禁止行为的冲动。
温馨提示:在幼儿能为了获得父母的赞同、实现情感满足而牺牲自己的快乐之前,我们要花费很多时间对同一类事情进行多次重复。父母们:耐心的对待你的宝宝好吗?
太原明悦心理咨询中心宁跃民主任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等严重心理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并温馨提示有问题请找明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