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悦心理
心理咨询热线:
0351-8331156
2017年7月6日,精分学习体验成长小组第二次活动开始了,活动由太原明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及心理督导宁跃民老师主讲。宁跃民老师在第一次活动中,主要讲述了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情况。包括精神分析理论简单介绍、精神分析理论主要组成部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发展的两条路径、经典精分的两大主张和经典精分的两大假设等内容。宁老师的精彩讲述,让我们对精神分析理论有了基本的了解。今天,宁老师继续讲述关于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的有关内容,主要讲述了关于性心理发展的各个时期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性心理发展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种:一种是生的本能,另一种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
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的概念比人们通常的理解要广泛得多。它不仅包括人消耗能量以寻求性器官的刺激和操作所产生的快乐,而且包括人为了求得快乐而对身体其它部位所进行的操作活动。在人体中,引起兴奋过程(紧张)的区域往往比较集中地固定在一定的部位上,其紧张可以靠一定的操作活动而得以消除,如吮吸或抚摩。这样的区域就叫作“性感区”。对性感区的操作活动因可以解除刺激而使人感到满足。
人的性感区包括三个部分:口唇,肛门和性器官。。每一个性感区都与一种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有关,口唇与吞食,肛门与排泄,性器官与生殖。但是,性感区产生的快乐可能与这些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快乐毫不相干。例如,吮吸手指头和手淫都可以减轻紧张,但前者并不能解除饥饿,后者也不能有助于生育。
性感区对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是导致紧张的最重要的根源,人在婴儿时期就不得不对付这些紧张。同时,它们也可以产生最重要的快乐体验。另外,对性感区的操作活动使儿童与父母发生冲突,结果使婴儿产生焦虑。这样便刺激了他们的人格在许多方面得到巨大的发展,像顺应,移置,防御,转换、妥协,升华等等.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性休眠期以及成人期。
一、口欲期(0—1.5岁)
口欲期性本能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主要来自口腔活动。
1、口欲期主要活动方式:
口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摄入、含住、撕咬、吐出、紧闭。每一种活动方式都将成为某种人格特征的原始模式,即“原型”。
所谓原型,就是指人在顺应令人痛苦或不安的环境时所采用的原始模式。它对人以后的适应方式都是一个模式。换言之,一旦孩子学会某一特定的顺应方式,他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便会采用相同的顺应方法。如果小孩在饥饿时体会到了用口吞食的快乐,那么他在成人后感到空虚时,也会因追求和吸收知识、爱情和权力而感到高兴。
口唇提供了许许多多的原型体验方式,它们被大量转换或移置到其他类似的情景中。大多数原型体验方式都与身体有关,因为婴儿对身体功能的关心远胜于他对外界环境的关心。
2、各种口腔活动对婴儿成长“原型”的影响:
口腔的摄入活动是获取性的原型,含住活动是坚韧和决心的原型,撕咬活动是破坏性的原型;吐出活动是排斥和蔑视的原型,紧闭活动是拒绝和抗拒的原型。这些特征是否将发展成为个人性格的组成部份,取决于个人在与这些原型相关的经验上所遭受的挫折和焦虑的程度。例如,如果婴儿断奶过于突然,便可能发展出一种抓住东西不放的强烈倾向,因为他害怕断奶时产生的创伤性经验会再次出现。如果一个人对口唇的某种原始模式产生了固定作用,那么这一作用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移置和升华而发展成为一整套兴趣、“定势”和行为。
⑴、摄入:
摄入是获取性的原型。当一个人的摄取倾向占支配地位时,他就可能不仅仅满足于通过口腔摄入东西,而且渴望通过感官接受外物,即眼观耳听。这种摄取定势还可能涉及比较抽象的或象征性的事物,如摄取爱情、知识,金钱、权力和物质财产。贪婪和获取性往往是人们在早年生活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食物和爱抚的结果。
婴儿必须依赖外界的代理者,通常是母亲,来解除口部紧张和获得口部快乐。因此,母亲可以通过给与食物或拒绝给与食物来迫使婴儿服从她的意志,从而控制他的行为。由于给与食物就意味着爱和赞可,而不给食物就等于拒绝和非难,所以当母亲不理睬或离去时,婴儿便会意识到将丧失自己所欲求的食物而感到焦虑。婴儿在寻求口部快乐时,如果经受过多的威胁而积累了大量的焦虑,他就可能变得过分依赖母亲和其他人。于是他培养成一种对外界的依赖态度,他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学会满足需要,他知道,只要表现良好就可以获得东西,而表现恶劣时则会丧失东西。这种人就具有通常所说的“口欲依赖人格”。
如果一个人因依赖愿望而感到万分羞愧时,他可能发展出一种反向作用,致使他拒绝依靠任何人。他不愿意向人提出任何要求,似乎这样就会丧失其独立性。这就是反向形成在起作用。
⑵、撕咬
以撕咬表现出来的口部攻击性是大量直接的、经过移置或伪装的攻击性的原型。爱咬牙齿的儿童长大后,可能动辄便以尖刻的语言嘲弄、奚落和挖苦人,也可能成为律师、政治家或评论家。当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得好斗、专横和武断时,我们就会说,这个人“老爱叮住不放”或“放荡不羁,难于驾驭”。一个人感到内疚时,也可能以口辱攻击来作为某种自我惩罚,如咬嘴唇或舌头。
口唇攻击可能引起人的焦虑情绪,对此不得不靠自我的各种机制来进行抵御。一个人可能反向作用于自己的口唇攻击而专门说人好话。他也可能将口唇攻击投射于外,觉得整个世界都在攻击自己,都是自己的敌人。
⑶、吐出
吐出型人格的特点是傲视一切,日中无人,这种原始的行为模式容易引起个人的焦虑,为此自我不得不形成相应的防御机制,于是,在反向形成的作用下,就会表现出对其他人的言论行为不加选择地一概加以接受。
⑷紧闭
紧闭是拒绝,抗拒的原型。紧闭型人格的特点是胆小,孤僻,退缩,成年后容易形成孤僻型人格,认为被世界所排斥。同样,为了解除焦虑,在反向作用下,然而他却可能对此产生投射作用,反倒怀有一种被社会排斥在外的感情。
⑸、含住
含住是坚韧和决心的原型,成年后往往顽强、固执。
二、肛欲期(1.5—3岁)
1、肛欲期对人格发展的关键作用。
弗洛伊德把精神结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称作“肛欲期”显然也是将心理发展与生理功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1岁左右的孩子通常都要接受大小便的训练了,随着括约肌的发达,孩子开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大便的积累造成强烈的肌肉收缩,当大便通过肛门时,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感,这样的感觉不仅是难受,也能带来高度的快感。另外,大便对婴儿还有其它的重要意义。对婴儿来说,大便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排出大便相当于做出“贡献”或献出“礼物”,而且,通过排便,他可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积极服从,而憋着时则表达的是自己不肯屈服。因此,从主客体关系地性质来看,大便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孩子与父母或成年人保持关系的某种工具,孩子们感受到他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此期母子二元关系逐渐开始解体。这个时期,孩子学会了走路,能用简单的词语交流,开始体会到了自主性,他们开始学会观察环境、探索环境、摆弄玩具,寻找过渡性客体,如绒动物、枕头、指头等。
2、排便训练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般说来,小孩在出生后的第二年或在更早一些时候,以前随意的排泄反射经过一系列通常所说的“排便训练”后,就逐步变成能有意识的控制。排便训练往往是小孩与外部纪律和权威第一次最重要的接触。排便训练体现了本能发泄(排便欲望)和外部阻碍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的结果必然要给人格结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3、排便训练对人格发展影响的表现:
排便训练对小孩的人格及其发展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在训练他时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她对通便、清洁、控制和责任等所持的态度。下面是几种典型的排便训练:
⑴、干涉过分或者惩罚过强
任何人都自然会抗拒别人对自己的快乐活动所采取的干涉和约束。如果干涉过分或者惩罚性过强,儿童便可能故意把自己弄脏以表示反抗和报复。这种儿童长大后,可能对老使人灰心丧气的权威实施报复,有意把事情弄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他不负责任、铺张浪费.甚至越轨放肆。
⑵、严格的排便训练
严格的排便训练程序可能促成针对无控制排泄的反问作用,即吹毛求疵的整洁、极端的考究挑剔、自我强求的井然有序,近乎悭吝的节俭,动辄恶心作呕、恐惧污物、在时间和钱财上精打细算,以及其他种种过度的控制行为。便秘就是针对排泄的比较常见的防御性反向作用.
⑶、过分请求或者过分夸奖
如果母亲在要孩子大便时对他再三恳求,而当孩子照办后母亲又过分夸奖,孩子便可能将自己的大便视为珍宝。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可能热心替人制作或创造东西以讨人喜欢,就如他小时候靠解大便来讨母亲的欢心一样。慷慨大方、喜赠礼物,乐善好施和慈善博爱可能都源于这一基础经验。
如果小孩过于看重自己的大便,他就可能在大便后觉得失去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这样,他便可能因这一损失而感到压抑、空虚和焦虑。他可能由于害怕再次丢失而拒绝让人拿走大便。假如途一方式固定下来或扩展开来的话,他将变得斤斤计较、吝啬小气和精于打小算盘,
肛门活动的另一方式是闭便,即强忍住不解大便。这不仅可以用来防止丢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它本身就具有使人快乐的性质,因为废物在肛门处对肠壁的轻微压力可以使人产生感官满足。排泄则使这种快乐终止,使人感到若有所失,空虚茫然。如果一个人固定在这一性感快乐形式上,他就可能发展出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热衷于收集、占有和保存各种物品。
有闭便癖的人可能产生内疚感,这时他便会对此形成反向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感到非得要随随便便地放弃自己的物品和钱财不可,或者一定要把它们在愚蠢的投资中或毫无顾忌的赌博中白白丢掉才肯罢休。这种人会因为拥有财物而万分焦虑,为了抛弃自己的东西,他们几乎什么都干得出来。而且,他们只有在大肆挥霍时,才稍稍感到有些满足。
总之,肛欲期已经有了自我感觉,具备独立性、自主性体验,同时,有了部分羞耻感。如果羞耻感过度,又对超我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三、性蕾期(3—6岁)
性器官是人体中第三个重要的性感区。抚摸和触及性器官可以使人产生感官快乐,同时,在儿童身上还会出现一种强烈的对父母的性要求。这种要求能使儿童的对象发泄作用产生一系列的重要变化。在成长时期,儿童会全神贯注于自己的生殖器,我们也把这一时期称之为“生殖器阶段”,因为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结构迥然不同,所以男性和女性的性心理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情境。
1、男性生殖器阶段
生殖器阶段出现以前,男性爱恋自己的母亲,而对父亲则力求趋于一致。随着性欲冲动的增加,他对母亲的爱越来越具有乱伦的性质;结果,他开始妒忌自己的情敌——父亲。男孩渴求独占母亲的这种欲望,以及对父亲抱有的敌意,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精神状态,我们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因杀父娶母而闻名。俄狄浦斯情结的发展使男孩又面临一个新的危险:如果他依然坚持迷恋母亲的话,就可能受到父亲的惩罚而饱尝皮肉之苦。男孩最感恐惧的是会被阉割生殖器。这种恐惧就叫作“阉割焦虑”。当男孩看到女孩的性器官结构时,他更加意识到阉割的现实性,因为女孩子没有向外突出的男性生殖器。在他的眼中,女孩子似乎是被阉割了的。由于阉割焦虑,他不得不压抑自己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和对父亲的敌意。于是,俄底普斯情结逐渐消失。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对削弱俄狄浦斯情结起了作用。
男孩放弃母亲后,他不是模仿己丧失的对象即母亲,就是强化对父亲的求同作用。二者中究竟那一种情形会发生,将取决于在他的体质构成中男性成分和女性成分之间的力量对比。弗洛伊德以为,每一个人在体质上都是两性的。这就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来自遗传的两种相反的性别倾向。如果男孩的女性倾向较较强就会在俄狄浦斯情结消失后与母亲趋于一致:如果他的男性倾向较盛,他就可能要求自己仿效父亲。正是这两种求同作用中力量较强的一种,将决定男孩在以后生活中的“命运”,即他的性格,依恋情绪,对抗性,以及男性素质和女性素质之间的对比程度。这两种求同作用也使超我得以形成。
男孩子在五岁左右时,其俄狄浦斯情结因为阉割恐惧而被压抑。从五岁到十二岁这几年间,他的性冲动和攻击冲动都处于抑制状态,所以这段时期被称为“潜伏期”。在十二岁左右,男孩的性本能的能量因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而大幅度增加。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冲动又开始复苏,于是引起典型的青春压力和紧张。在这青春的岁月里,新的适应和变化不断发生,这种情形要等到人格趋于稳定后才会终止。
2、女性生殖器阶段
跟男孩子一样,女孩子最初爱恋的对象,除了自己的身体以外(自恋),便是母亲。她不大可能象男孩子那样很早就对父亲产生求同作用。当女孩发现自己并不具有外显的男性生殖器时,她感到自己已被阉割过。她因此怪罪母亲,于是她对母亲的能量发泄渐渐削弱。除此之外,母亲还在其他方面使她大失所望。她或是感到母亲对自己的爱不够,或是发现自己不得不与兄弟姐妹分享母爱。由于对母亲的发泄作用减弱,女孩子开始转向父亲。父亲具有她没有的器官,所以她对父亲的爱中还夹杂有一定的妒忌。这就是常说的“阴茎妒羡”,它相对应于男孩的阉割焦虑。这两种情形,阴茎妒忌和阉割恐惧,是同一普遍现象的不同表现。所以我们把这两种现象都称为“阉割情结”。阉割情结和俄狄浦斯情结是人格在生殖器阶段中最重要的发展。
在男孩子身上,阉割情绪的出现是俄狄浦斯情结被遗弃的根本原因。而在女孩子身上,阉割情结(阴茎妒羡)则引起了俄底普斯情结,她从此开始恋父妒母。尽管女性俄狄浦斯情结不会象男性的那样完全消失,但是它会因为发育成熟和不可能占有父亲等因素而逐步减弱。最后,求同作用将取代对象发泄作用。
与男孩一样,女孩也是两性的。她究竟是倾向于母亲的求同作用还是倾向于父亲的求同作用,这将取决于她先天的男性素质和女性素质之间的力量对比。如果男性因素较强,她可能仿效父亲,变成“假小子”。如果女性冲动占优势,她就更倾向于模仿母亲。然而,无论是对父亲还是对母亲,她都要产生某种程度的求同作用和能量发泄作用。女孩竭力仿效母亲,以便能更加接近父亲,而且能借此补偿已经失去的母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样,对父亲产生的求同作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补偿她对男性生殖器的缺矢,也可以保持她对母亲的能量发泄。她是对父亲还是对母亲产生更强的求同作用,她是否能成功的产生这些作用,这一切都会影响到她身上超我的产生,同时也会影响到她在将来的生活中对人所抱有的依恋情绪和敌对情绪,影响到她的男性成分和女性成分之间的对比程度。
女孩也有潜伏期,这时冲动就被反向作用所压到。到了青春期,她从潜伏期脱颖而出。她也要经历青春期的各种问题,最后达到稳定,变得跟其他成人一样。
四、性休眠期(6岁—青春期前)
这个阶段的儿童,兴趣扩大,由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感情,转变到周围的事物,性本能相当安静,有关性的和侵犯的幻想大部分都潜伏起来,埋藏在无意识当中。性器期时性的创伤已被遗忘,一切危险的冲动和幻想都潜伏起来,儿童不再受到它们的干扰。此时期的男女儿童之间,在情感上较前疏远,团体性活动多呈男女分离趋势。儿童可以自由地将能量消耗在为社会所接受的具体活动当中去,如运动、游戏和智力活动等。
五、生殖期(青春期--)
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于是进入人格发展的最后时期――生殖期。在这个时期,个人的兴趣逐渐地从自己的身体刺激的满足转变为异性关系的建立与满足,所以又称两性期。儿童这时已从一个自私的、追求快感的孩子转变成具有异性爱权力的、社会化的成人。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如果不能顺利发展,儿童就可能产生性犯罪、性倒错,甚至患精神病。由于弗洛伊德重视早期经验,所以他对潜伏期和生殖期没有较多论述。
弗洛伊德认为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学员自由讨论部分:(略)
本次活动主要介绍了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中的性心理的发展不同阶段以及每阶段发展时期对成人人格的影响。使学员对性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多精彩内容,期待宁老师下一次活动的讲解。
太原明悦心理咨询中心宁跃民主任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等严重心理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咨询个案累积上万小时,有着大量的完整成功的个案。尤其在神经症治疗以及对精神病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指导方面有着大量的成功的个案经验。并温馨提示有问题请找明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