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悦心理
2017年8月24日,精分学习体验成长小组第九次活动开始了,活动由太原明悦心理咨询中心宁跃民老师主讲。宁跃民老师在第八次活动中,主要介绍了精神分析理论关于防御机制的部分内容,今天,宁老师继续讲述关于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有关防御机制的内容。
第一部分:防御机制
一、分裂:
把自己和别人的表征分裂成全好或者全坏。是一种原始形态防御机制。
例如“非黑即白”的思想。
婴儿时期的自我功能无法将“好”和“坏”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把它们放在一起是焦虑的,是有冲突的,他的自我功能不足以去处理这些冲突和焦虑,所以得分裂。所以分裂是一种原始的防御机制。
一般边缘型人格障碍使用分裂防御机制较多。另外完美主义者也较多的使用分裂这种防御机制。
二、投射认同
投射性认同最早被克莱因用来描述婴儿与母亲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原始的防御机制。
投射性认同,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之一,最早由克莱因提出。在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里,投射性认同是一个诱导他人以一种限定的方式来作出反应行为模式。它源于一个人的内部关系模式(即当事人早年与重要抚养人之间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的内化成为自体的一部分),并将之置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领域中。简言即:你把自己心中的情感情绪投移到我身上,而我恰恰当真了认同了。
例如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投射性认同分为三步:
第一步:来访者向咨询师投射自己的心理表象。
第二步:咨询师无意识接受了来访者的投射,产生认同。
第三步:被投射认同在咨询师修正下反投射来访者。来访者会内化、认同。然后来访者修正自己的内心。
三、升华
升华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心理防御机制中的一种,是指将某些社会不能接受的目标或目的转变为社会所赞赏的目标和目的,于此同时,本能冲动继续得以满足。这种升华作用为本能开辟满足的途径,而不象神经症性防御机制那样,将本能冲动转化或抑制。
升华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正面防御机制。
升华和其他的防御机制不同的是不反对本我,不对自我功能进行压抑,而是让冲动的欲望转化为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第二部分:关于防御过程
个体利用多种防御机制获得知觉、认知、运动功能,形成防御过程。
防御过程有四种方式:
一、性格防御
持续地采取某种态度或反应对待他人,并以人格的形式固定下来,以此摆脱焦虑,保护自身。
例如,待人过分亲切,以防御内心隐藏的攻击或施虐型的欲望
二、转换
把内心冲突通过躯体或者感觉器官的动作、运动包括一些症状来表现。
例如,心因性失明
转化可启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如认同、置换、否定、象征化等。
三、幻想
幻想是一种自我适应过程。
幻想在健康的人群中有重要意义。例如幻想如果不脱离现实,那么有可能成为未来设计或者创造的基础,例如科学家的白日梦有助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个体通过现实无法得到满足,或者受挫折感越来越严重,个体将启动幻想来缓和内心的焦虑和冲突。
当然,严重者会带来错觉,以为错觉已经成为现实。个体在幻想中快乐大于现实。
四、梦
梦具有满足心理愿望和防御焦虑的机能。梦是通往潜意识的捷径。
梦的内容可分为两种,显梦和隐梦。显梦是我们在梦中梦到的表象,隐梦是引起显梦的无意识的根源。
梦的工作方式有凝缩、移置、象征化、润饰。退行等。
隐梦的内容是梦的真正意义所在,隐梦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四种:
1、本能欲望。婴儿期的记忆和欲望会参与进来。
2、身体的注入感觉。如体内刺激和体外刺激。
体内刺激例如饥饿会梦到吃美食
体外刺激例如太阳照射会梦到着火。
3、现实生活欲望。内心某一想法会在梦中出现
4、日间残留。白天或者近期发生的事情会进入梦中
第三部分、防御机制分类
一、自恋型:
早期的防御机制,常见于5岁以前的幼儿。包括妄想性投射、精神病性否认、妄想、分裂等。
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
常见于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个性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包括非精神病性投射、防御认同、疑病、见诸行动、分裂幻想等。
三、神经症性防御机制
常见于神经症患者和成人应激反应时。包括潜抑、退行、替代、隔离、反向形成、抵消、合理化等。
四、成熟型防御机制
常见于10岁以后的正常个体,如升华、压制、参与、利他、幽默等。
第四部分:防御机制特征
一、防御机制是个体的功能,它的作用是维护个体的心理平衡,避免过分的焦虑进入意识领域。
二、防御机制是无意识或者是部分无意识的,但它又可以通过言语或行为被意识识别。
三、防御机制有自我欺骗的性质,是通过掩饰、伪装人的真正动机,改变个体对内部、外部现实的感知,来调节认知的其他方面,实现防御作用。
四、防御机制可以是病理性的,也可以是适应性的。
适应性的防御机制使个体成为健康的人。
病理性的防御机制一般在神经症以上的患者身上能够发现。
五、防御机制不易改变,是相对稳定的。
六、防御机制一般与个体的成长环境有关,与客体回应个体需求方式有关,与认知有关,与个体的生理有关。
第五部分:关于投射性认同
一、概念
1、投射者
发出投射的人,被称为投射者。
2、被投射者
接受投射的人,被称为被投射者。
3、内摄者
引发内摄性认同的人,被称为内摄者。
4、被内摄者
被选为内摄源起的人,被称为内摄者。
二、内摄过程
内摄是内摄者从另一个个体身上吸纳一种感受、想法及部分客体。
内摄性认同是内摄者认同了所内摄的内容,从而自我与从被内摄者吸纳过来的那部分更相像。
被吸纳的内容可能是内摄者喜爱的,或是害怕的或相竞争的部分,也可能是一种扭曲的。
这一过程是通过口、眼、耳、鼻、皮肤、性器官、肛门等方式来实现。
三、认同
内摄性认同是内摄者认同了所内摄的内容,从而自我与从被内摄者吸纳过来的那部分更相像。
认同包括向心认同和离心认同。
个体率先认同的是父母中的一方,各种内摄会混合形成一个新的内在客体。在内摄者的认同下,形成自我和超我。
四、一致性认同和互补性认同
是咨询师对病人所投射的内容的反应,也是反移情,是咨询师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投射性认同。一致性认同中,咨询师认同病人自我中被投射的部分,互补性认同中,咨询师认同这个病人客体中被投射的部分。
五、投射性认同使用方式
1、投射自己的某些东西到另一个人身上,让自己对他产生曲解。
2、刺激对方,使他产生和你一样不愉快的感觉,同人开始。
3、刺激对方,让对方变得像你先前感觉到的一样糟糕。
六、投射性认同的目的
1、防御。
自体与自己不需要的部分保持距离,认为谁别人身上的。
2、沟通。
使接收者体验到自己类似的感觉,自体感到被理解。
3、联结
在与足够独立的接收者互动中产生投射,同时由于接收者与自体并非迥异,能容忍一些错误的知觉,从而产生一体的感觉。
4、整合:投射之后再内摄,自体被接收者改变,这种情况常常在母婴关系、婚姻关系或者患者——治疗师关系中发生。
第六部分:讨论部分(略)
本次活动主要概述介绍了精神分析有关防御机制主要内容。使学员对防御机制有了总体的大概的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期待宁老师下一次活动的讲解。
太原明悦心理咨询中心宁跃民主任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等严重心理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咨询个案累积上万小时,有着大量的完整成功的个案。尤其在神经症治疗以及对精神病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指导方面有着大量的成功的个案经验。并温馨提示有问题请找明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