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悦心理
心理咨询热线:
0351-8331156
反向形成是一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例如:在潜意识中的恨,表现为爱,于是,本来是恨却为爱所取代,残酷为温存所取代,执拗为依从所取代,不修边幅为清洁所取代,而原有的态度则仍然存在于潜意识之中。
反向形成的精确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可以经常观察到:假如自我惧怕憎恨的冲动,作为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将检查这种冲动,并通过强化爱慕的态度而阻止这种冲动。假如惧怕爱,那么,反过来就产生了恨。有时候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有意识的愤怒来自于自我潜意识的需要,即自我为了防止自己对咨询师的爱慕之情和幻想而产生了恨。认识到这种防御机制之后,每当我们观察到那种不真实的、过分的态度时,我们就会想到事情的反面。
就像压抑一样,反向形成也是在潜意识中发生的。比如一个2岁的小男孩,他的母亲又生了一个小妹妹。母亲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妹妹身上。这个男孩内心感受到自从小妹妹出生以后,母亲不爱他了,内心充满了对妹妹的恨。他不愿意妹妹的出生,不愿意妹妹与他争夺母爱,甚至他产生了对妹妹的敌意行为,用手打小妹妹。母亲看见后,非常生气。他害怕妈妈不喜欢自己,只好采用防御措施来抵御这种敌意的冲动,一方面,他将对妹妹的恨压抑下去;另一方面,为了寻求母亲的爱而反向形成表现出对妹妹的爱。所以,自我常常采用两种防御机制来抵御由本我冲动所产生的敌意,他不仅采取压抑而且采用反向形成。男孩之所以压抑其敌意情绪是因为母亲对他说:“如果你欺负小妹妹,我就不喜欢你了”小男孩也回答到:“我不欺负小妹妹,妈妈要爱我啊”来寻求对母亲的爱。
“我不恨小妹妹”一语提示有压抑的情绪。事实上,男孩与母亲的谈话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通过反向形成,男孩才有效地说出了“我不恨妹妹,我爱妹妹”的话。“我爱妹妹”这句话,男孩动用了内部的防御机制而发生了情感的转移,即把原来憎恨的对象转而违心地说成是爱的对象。
母亲表达的“你不要恨小妹妹”非常清楚的透露出母亲的愿望:“你必须爱妹妹”,所以,男孩的“爱妹妹”是害怕失去母爱的一种合乎逻辑的违心的表达。从精神分析的经验中告诉我们,一个两岁大的孩子“爱妹妹”通常是以一种十分特殊而有意义的形式来表达的。他常常模仿母亲的行为和态度对妹妹,换句话说,就是潜意识地向母亲认同。
临床经验告诉我们,防御机制很少单一使用,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综合使用,但在综合使用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或者两个是最重要的,就像本文中小男孩使用的压抑和反向形成那样。
太原明悦心理咨询中心宁跃民主任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等严重心理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咨询个案累积上万小时,有着大量的完整成功的个案。尤其在神经症治疗以及对精神病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指导方面有着大量的成功的个案经验。并温馨提示有问题请找明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