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悦心理
虚假自体障碍
摘自:温尼科特文集
在临床上引起温尼科特巨大兴趣的不是精神分析传统意义上的病理症状或性格畸形,他更关心的是个体主观体验的质量,如内在现实感,个体意义感,自我体验的真实感,等等。他观察到很多病人,他们不是被强烈冲突撕裂的人,或是被烦的症状折磨的人,或是背负沉重抑郁和内疚的人,而是那些行动或功能像个正常人但感觉不到自已像个人的人。温尼科特用“虚假自体障碍”来表述这一心理病理的特征。
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均来自婴儿与环境的互动。温尼科特将成年病人身上的虚假自体障碍和他在婴儿生命初始就观察到的母婴之间的互动变化联系了起来。至关重要的不是严重的剥夺,而是母亲对婴儿的需要作出的反应的特性,是母亲对婴儿体验的“个性化”特征的响应。温尼科特通过这一深刻和富有创造性的洞察,在成人心理病理的特性与早期母婴互动的特性之间架构了一座桥梁,为自体发展和分析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是早期母亲提供的环境决定了后来人格发展的结果。温尼科特的观点,虚假自体障碍是“环境缺陷障碍”。对于有虚假自体障碍的人,精神分析成了一种环境的提供,在这种环境中,“病人将找到他的自体,能够存在并作为自已而存在,作为自已而与客体发生联系,而且拥有一个可以退回其中休息的自体”。
温尼科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自体,就像植物一样,但是在一开始,儿童的自体只是潜在的。通过母亲对儿童自发姿势的认可,通过她可靠的注视,自体被逐渐构造起来,通过破坏,通过母亲对儿童破坏性的承受,自体被独立出来,虚假自体发展自生命早期最初的母婴关系,那时在正常发展中虚假自体还没有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在此阶段,婴儿处于未整合状态,许多感觉—运动成分的结合有赖于母亲对婴儿的抱持。有时婴儿的动作表达了自发的冲动,动作的发起者就是真实自体,动作意味着潜在的真实的自体的存在。母亲在其中的作用可以通过这样两个极端来比较,一边是够好的母亲,另一边是不够好的母亲。够好的母亲满足婴儿的全能感,并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它。她反复地这样做。通过母亲对婴儿全能表达的执行,婴儿弱小的自我得到了力量,一个真实自体开始具有生命。不够好的母亲不能执行婴儿的全能要求,不断的错过婴儿的表情;相反,她给出自已的表情,让婴儿顺从。这种婴儿方面的顺从是虚假自体最早阶段的迹象,出于母亲无力理解婴儿的需要。
婴儿对母亲表情的顺从将导致婴儿与自已 自发的、赋予生命以意义的核心一种隔离状态。虚假自体会顺从地按照环境的需要进行活动并建立虚假的关系。虚假自体隐藏了真实自体,使其不能自然地活动。只有真实自体才是自然的,能感到真实和真诚,虚假自体表现的是不真实和无效的,在关系中不能真诚表现。
温尼科特认为,虚假自体具有三种功能:通过服从环境的要求掩藏和保护真实自体;照料母亲,替代环境所没有提供的护理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第一种功能。
温尼科特指出,虚假自体者的母亲并非有恶意,只是“不够好”,她没有通过积极应对、及时作出反应而赋予儿童的自发性动作以意义,而是用自已的动作替代之,让婴儿去顺从。这样,儿童与母亲就建立了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儿童的响应度上,而不是自发性上。真实自体包含着自发性,除非在关系中有机会表现出自发性,否则不可能发展起来。儿童发展出虚假自体的一个重要使命是,通过使真实自体隐藏起来而保护它,这种功能是通过顺从环境的要求而实现的。
母亲用她的反应来实现婴儿的表情所表达的东西,如果她不能通过认可来对婴儿作出反应,婴儿就必须被迫顺从以求生存。在最极端处,虚假自体导致一种不真实感或者失败感。
与虚假自体相比,真实自体不具有程度性,也不能被严格地界定,因为它包含着每个人独特的、原分晓性的部分。在生命的最初阶段,真实自体是一个理论上的立场,自发性动作与个人观点皆由此而出。自发性动作是行动中真实自体。只是真实自体才有创造性,只有真实自体才有真实感。真实自体感到真实,而虚假自体导致不真实的感受与无用感。
真实自体还与身体的活力联系在一起。温尼科特认为,真实自体源自身体组织的活力与身体功能的工作,包括心脏的功能与呼吸。真实自体从一开始在本质上就不属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是一种原初的东西。
温尼科特引述了一个幻想与白日梦全面干扰其生活的中年女性的案例。一次,在讨论一个梦时,温尼科特提出了一个词:不成形。在梦里,不成形是病人对自已的人格和自我的建立所下的评语。只有当她对分析师有信心,她才能觉得自已有希望从不成形之中,做出象样的东西,因为分析师将会解决她从童年带来的一切问题。她觉得,童年环境不允许她不成形,总是想把她塑造成或培养成别人心目中希望的样子。在那次分析的结尾,某一刹那,病人强烈感觉到,童年时代没有人能理解她必须从不成形开始。想通过这一点后,她很生气。这次分析的治疗结果主要就是她能够感到勃然大怒。她理直气壮地对某件事感到愤怒,这愤怒是有合理动机的,而不是发疯(病人开始感觉到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