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悦心理
一、作者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尼的著作,卡伦 •霍尼(1885-1952),20世纪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尼是社会心理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主张以文化决定论取代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
二、主要内容
《我们内心的冲突》,讨论了人们内心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各种冲突的表现形式,分析、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欲解决内心冲突却导致了失败的根本原因,并对此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三、什么是冲突呢?
简单通俗地理解,就是指我们经常讲内心的纠结。其表现一旦人的内心冲突达到神经症水平,一定会影响到人际关系,反过来说人际关系不好的人,那不一定是神经症,这二者是辩证关系,不是绝对的。
冲突是神经症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比如“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种矛盾的心理左右为难,无法取舍。通常我们说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躯体化障碍主要性特征是内心的冲突,不同症状有不同的冲突。
四、对神经症的理解
什么是神经症呢?它一般包括焦虑、抑郁、恐惧、强迫、驱体症状等,而神经症一个概念已经成为症,它的特征就是内心有冲突。患神经症的人一定存在内心的严重冲突,这种冲突是耗竭性不由自生的病理性症状。
五、焦虑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焦虑?焦虑是紧张,忐忑、或者说是很担心。焦虑是一种不舒服的情感体验。用一个概念来描述它的话,焦虑是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对自己不利情况的一种担心。焦虑情绪严重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一些驱体化症状,如:心悸、心惶、出虚汗甚至头疼、头晕,尿频等。
焦虑会在许多特定情况下带来的外在心理表现。如手发抖、大脑空白、发挥失常。
焦虑人人都有,轻重不同,它来自于太多方面。现实中一点焦虑也没有,这样的人没有进取心,生活平坦,太不热爱生活。我们说适度焦虑是动力。
心理学上讲,焦虑有道德焦虑、现实焦虑,本能焦虑。焦虑存在的面比较广,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遭遇焦虑不安,心理防御里面哪些会有效应对这些焦虑呢?比如说升华、幽默,诙谐、自嘲等这类的心理防御,能够帮助我们把无效的防御变成一种有效的行动,能够给自己带来轻松感。如自嘲是坦然面对不体面的事情,能给自己带来些轻松感。如端一盘菜不小心打碎了盘,失误没面子甚至是出丑了,于是自嘲一句“岁岁平安”,能缓解焦虑紧张不安的情绪。
六、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症状可分轻度、重度。有时我们心理紧张时,身体肌肉跟着颤抖,严重时手心出汗、心慌、心跳,这几乎是人人都有的体验,通常我们说驱体化症状是一种自我防御。
每个人都有这个自我防御系统。“自我防御机制是潜意识,自我保护逃避都是下意识,是意识不到的使自己避免好多的焦虑、恐惧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遇到特殊情况每个人都会自觉不自觉那样做。心理学讲要身心一体化。
七、神经症内驱力
霍妮的理论强调人格紊乱,负面问题产生是由于神经症的特质造成的,其理论实际是精神分析理论,是外界发现路径的一个重要学派,叫社会文化学派。
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神经症是人格基础作用下造成的,人格也是因为早期情感陪伴的影响造成的人格框架。
弗洛伊德和霍妮对神经症内驱力的研究角度是不同的。弗洛伊德是从生物学的角度,从本能的角度研究神经症产生的原因、发生、发展和它内在的机理;霍妮是从社会、环境、文化对人格作用影响的角度去看的,其学术观点是神经症产生于人际关系的紊乱失调。
霍妮与弗洛伊德研究的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弗洛伊德早在百年前构建了精神分析大厦是奠基人,他认为神经症产生于早期的母婴关系的失调,他们二者研究的取向不同,都能丰富和发展精神分析这套学术体系。
八、强迫性谦卑
强迫性是不由自主、不断地重复;谦卑是迎合、顺从,唯恐对方不满而采取的避免外界攻击使自己恐惧心理降低的一种保护措施。可以理解为不由自主地去迎合别人,以防止或者避免别人的攻击造成对自身的焦虑。
强迫性谦卑可以理解为一种防御,它防御保护的是什么?隐藏的其实是它内心的敌意、自大。外在表现出来的谦卑,是怕这种东西被发现,或者暴露出来后,引发别人的非议,评判、攻击、指责等,而造成自己的焦虑不安和恐惧。”
九、虚假的自我
在客体关系里也叫虚假自己,这个虚假自己的发展是为了迎合周围环境对自己需要,说我的观念我的表现我的情感,按照权威人士对我的要求,来塑造,来表达,时间长了我就变成让你满意的人,而不是我自己满意的人,那真实的自我去了哪里?其实有可能被深深地隐藏了起来,这是为了适应环境的需要。
虚假自体很多人都有,引起注意的有虚假自体的人不是都能变成精神分裂?虚假自体本身并没有哪么可怕,与精神分裂没有必然的联系,但精神分裂一定有很多虚假自体。
小时候这样做,找回自我,回归本真,坚持真实自我,到了一定年龄,遇到事情怕外在批评就用虚假自我藏起来。
心理整合就是要将虚假自我与真实自我整合在一起,就是整合这些东西。
十、心理防御
安娜弗自我与防御服务与人格结构自我,当自我能力不够时,自我无助时靠想象中的心理防御帮助自我应对外界的刺激及压力。
有些防御是有效,有建设性的,有些是无效的。对人格发展而言初级防御,早期的婴儿时期2岁至5岁前,分裂、投射、投射认同。
十一、泛性论
把人的动力、动机解释为性驱力,书上俗语名称是利比多。从人类繁延、性角度研究外界与内在关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好多学说建立在利比多基础上,人的内驱力是在性的推动下进行的。
霍尼学说观点是神经症的产生,是由于人际关系的紊乱失调造成的。弗洛伊德对神经症产生是早期母婴关系失调,遭遇了不恰当情感陪伴,性心理发展重要时期表现为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婴儿断奶, 母婴关系失调,都会导致神经症的发生。
十二、孩子早期缺少安全感,那么长大以后我们家长怎么样弥补?
每人需要的不是物质层面,不是现实层面、不是躯体上的,而是精神层面的。
缺少安全感,不能说不正常,它是一种人的感觉。正常情况下缺少安全感没有哪么大的危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环境中,缺少安全感呢?现实中在身体虚弱、生病时就有这种感觉。
成长中的孩子学龄前、早期发展好,自我发展强大,成长中遇到挫折,克服障碍处理危险能力就强,反之若安全感人格发展缺乏,孩子则自卑、不自信,碰到困难,平行移动,回避挑战,则会寻找安全场所隐藏起来,这样好像暂时安全了,但影响其成长发展的需要,就不能应对成长过程中更严重的挑战。
人是社会化的个体、是关系的产物。现实中团体的人越多,越有安全感,这在心理学叫从众心理。
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家长应在家庭环境中放低自己,把本来是他自己该做的事还回去,放手让他做。还有高考学生填写志愿,家长可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但绝不能替代,替他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