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悦心理
什么是异常心理?
发布人:太原明悦心理 发布时间:2017/12/22 点击:3559次
心理咨询热线
0351-8331156
许多人在学习变态心理学这门课,或者阅读与变态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时,都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异常之处。比如,喜欢对自己说“你一定行”的人,开始怀疑自己是强迫思维;永远记不住新朋友的人,把“脸盲症”的标签往自己身上贴;和父亲过于要好的女孩子开始恐惧乱伦,深受罪恶妄想之苦……许多人在心里问自己“我不会是心理变态吧?”“我开始不正常了吗?”
实际上,很多人都能在自己或者家人、朋友的身上找到异常的蛛丝马迹,关键在于,要怎么样对待它。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就开始对人的异常心理进行研究,并试图解释人们的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用祭神、求神、诅咒的方式对待异常人,更希望从患者的身体上,尤其是大脑中寻找异常原因。公元前1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这一术语,此后,变态心理学慢慢成为一门科学,对患者的研究从思辨转为实验,从外部转向内心。
如今,变态心理学已经有了相对规范的鉴别正常与异常的方法,虽然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心理问题会变得复杂多样,一些指标依然成为公认的标准。在群体中,人们将出现频率最高的心理状态称之为常态,反之为变态。例如,在呈正态分布的智力中,智商在70~129之间的人占群体的95%以上,这些人则属于智力正常;智商不足70和智商高于130的人都属于不正常,前者为智力低下,后者为智力超常。
一套规范的心理测验能测出人的记忆、情绪、人格等,思维障碍、智力障碍和人格障碍都会在测验中有所体现。另外,社会常态也是其中一个标准,在一般人能够接受的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范围内的心理和行为属于正常,反之则为异常。在古代,男子娶三四个老婆甚至更多,道德和法律都不认为是异常行为,到了现代社会,这样做的人不仅触犯了法律,且不被道德所允许。
社会适应性是一个基于他人判断的标准。一个人如果能够维持身心的平衡,就能够按照社会的要求适应环境。大多数人按照社会准则生活,因此建立了一个社会常模,它成为鉴别异常人群的标杆。由于器质病变或者功能缺陷,个人的适应能力受损,无法按照社会常模行事,一些行为甚至造成对他人、社会的伤害,此人则可能被认定为心理异常。
个人的主观标准也很重要。一个人是感到愉快、轻松,还是烦恼、忧愁,可以看作正常与否的标准,当然,这种情绪状态要具备一定的时间长度和强度。悲伤的感情难以控制时,意识到心理的问题,主动寻求调试的方法,只能算作心理障碍;如果丧失了自知力,在失常的情况下依然认为自己正常,就有可能发展成精神病患者。
在成年人中,即使没有药物的影响,没有精神障碍的影响,许多人都有过异常心理的体验,比如“灵魂出窍”。在意识恍惚的瞬间,有的人会觉得自己的灵魂脱离了躯壳,肉体变成了被灵魂观看、审视的客体。还有一些人,不定期地出现悲伤、焦虑、抑郁的情绪,有的人甚至觉得生活失去了控制,意志力即将崩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感受只是一时的,或者时间相对短暂,因此不会对行为和心理产生大的影响,也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我们知道,即使有各种各样的明晰的区分标准,正常和异常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像福柯所说“精神病院是文明的产物”,正常和异常不能脱离一个具体的社会环境来理解,也无法脱离社会常模,在真空的环境下鉴定。
如果你怀疑自己或者家人“心理异常”,最好的方法不是躲在家里胡思乱想,而是寻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老师会成为你愿意倾心交谈的对象,心理机构的专业人士也会愿意提供帮助。如果不愿意向别人暴露自己的隐私,通过心理健康机构的电子邮箱、电话进行咨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太原明悦心理咨询中心宁跃民主任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等严重心理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咨询个案累积上万小时,有着大量的完整成功的个案。尤其在神经症治疗以及对精神病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指导方面有着大量的成功的个案经验。明悦心理专家对青春期孩子心理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并温馨提示有问题请找明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