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悦心理
你养娃犯过的错,比她还严重吗?
发布人:太原明悦心理 发布时间:2018/7/18 点击:3194次

你养娃犯过的错,比她还严重吗?
儿子前两天毕业了,是幼儿园毕业。
学校很用心,做了非常棒的毕业典礼。每一个毕业的孩子都在舞台上接受了他们人生第一份毕业证书,也接受了全园老师和同学们的祝福。
真的非常美好。我看到每个生命都受到了应有的尊重。我作为孩子妈妈,还上台为儿子献了花。看到孩子在台上的样子,我就在想,他大学毕业典礼是什么时候,那时候我都五十几岁了吧,应该是要去国外参加典礼吧。
回想这七年,有些所谓的经验,或者更多的说是教训,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犯的第一个错误是没有母婴同室
我当时是在香港生的,香港的医院几乎全部实行的是母亲和孩子分开休息的模式,他们觉得这样有利于母亲的产后恢复。
大概第三天出院吧,从那时候起,我才和孩子睡在一起。
如今我学习了心理学,尤其看了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婴儿与母亲》这本书,才明白孩子刚出生时和母亲待在一起是多么的重要啊!
温尼科特说,从来都没有婴儿这回事,当你看到一个婴儿的时候,一定也会看到他的母亲。也就是说,刚出生的婴儿和母亲仍然是一体的。
试想一个通过脐带连接在一起的两个人,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婴儿忽然降临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上,他唯一认识的、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那个怀胎十个月中和他血脉相连的母亲啊。
我居然允许一些陌生人把他抱去婴儿房里,只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给他喂奶。
我不知道那三天孩子的内心经历了什么。我一直认为儿子是典型的高需求宝宝,特别粘人。也许就是因为生命之初的安全感没有建立。
下面这个视频,生动的反映了刚出生的孩子对于母亲的依恋,看的泪奔。
始终没有与孩子连接而是完成自己的育儿大计
也许是从小被母亲抛弃的伤痛太深,我立志要做最好的妈妈。
我坚持顺产,坚持母乳,坚持陪睡。我通读了大量的育儿书籍,我对孩子的关心事无巨细,家里请来的阿姨只是帮忙做饭打扫卫生,儿子的一切都是我亲力亲为。
但孩子还是总哭、总闹,总像吃不饱一样,24小时挂奶上。
以前我会觉得这是上天给了我一个高需求宝宝来历练我。现在我明白了,事实上儿子可能始终没有感受到母亲的爱。
因为我的关注点大多不在这个活生生的孩子身上,而是那些正确的理论,和未来想把这个孩子养成什么样的目标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和孩子之间是没有真正的情感连接的,我也无法凭着本能去感受孩子的需求。只是按照我认为他需要的方式照顾他。
比如孩子这会儿很开心地在那里玩,咿咿呀呀地叫妈妈,我想比较好的母亲是能够给予孩子回应,和他一起咿咿呀呀地叫啊,玩啊。
而我这时候满脑子想的可能是,这个地方安全不安全,他会不会磕了碰了,他衣服穿多了没,他什么时候要拉粑粑。
如果很多的时候,孩子的这些快乐也好,伤心也好,都被母亲忽略了,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没有回应。而心理学有句话,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
当然我毕竟还是活生生地在孩子身边,说绝境也许夸张了,但这绝对算不上高品质的陪伴和养育。
心理学家科胡特说过,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比母亲做了什么更重要。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让孩子快乐、健康、放松,最重要的是母亲本身是快乐、健康、和放松的。而不是以一个抑郁的、焦虑的、紧张的状态,要求或者促成孩子的快乐和放松。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初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的感觉的,他们通过观察妈妈的脸,来认识自己。也就是说,婴儿在看着妈妈的脸时,他看到的是自己。
当我学习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是有些崩溃的。我想我儿子那时候看到的我,一定是被失眠、夜奶、甲状腺激素分泌失调折磨的一脸憔悴的脸,还有我长久以来的抑郁,还有我对于如何能做个100分妈妈的焦虑。
孩子理解不了这些,他只是从母亲的脸上看到自己,以为自己不够好。
说这么多不是自我批评
如果我现在还纠结于过去的错误,从而让现在的自己自责、焦虑、忧郁的话,这才是对孩子更大的伤害。
这世界上本来也没有完美的父母。
我在广州上一个疗愈课程的时候,看着满教室的同学哭喊着抱怨自己的父母,我就想:无论我怎么做,我儿子长大了都还是会怪我。
但那又怎样呢?
生命本身就是不完美的,他怪我、恨我,也不会影响他爱我。而且我也相信等到他成年了,他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问题。
而我现在最要紧要做的,就是把我的父母给我的这一大堆东西,处理好。
对爸爸说几句
温尼科特说,婴儿是靠剥削母亲而长大的。听他这么一说,我反倒觉得好受多了。
在此之前,我也会想,是不是自己太矫情,太娇气,怎么生个孩子养个孩子把我累成这样,以至于提起二胎就直摆手。
但你看,专家都说,就是无情剥削。如果事物的规律本来就这样,我们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身为女人,不是我们选的;但生孩子当妈,却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而这个时候,那个孩子的爸爸,其实是个关键角色。
一个女人,要放下自我,全身心地回应孩子的需求,成为他成长的给养,这个时候,这个女人自己,也需要后盾和补充。
在我脑海中有一个理想的画面,应该是妈妈抱着孩子,为她创造一个抱持性的环境,而父亲抱着妈妈,作为她的坚强后盾和能量来源。
然而很遗憾的,在中国大多数的男性可能做不到这一点。
要么就是老婆孩子都不管,自己该干嘛干嘛;要么就是一心扑在孩子身上,还要利用孩子来打击、羞辱、控制母亲,说你这也没干好,那也不太行。
我有时候也懊悔,很多东西懂得太晚了。但其实,很多啥也不懂的人,她也能把孩子带的很好。
归根结底,所有问题的核心,都来源于内心爱的匮乏。没有被母亲爱过,不知道被爱是什么感觉,也不懂得如何去爱。
曾经有人说我是这世界上最差劲的母亲。我不相信。现在我想他说的也许是对的。一个内心匮乏的人,即使掏出所有,也挤不出一滴奶来。但这就是我儿子的宿命,他选择了我做他的母亲。
但我依然对他充满信心。虽然我是他的妈妈,但他并不属于我。如果非要属于,也是属于这个世界这个宇宙。
曾奇峰老师说,做60分妈妈足矣,母亲没有做到的地方,自有老天的照顾。我觉得很对。
虽然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60分,但我相信老天,也相信我儿子。
我们要给孩子祝福,而不是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