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悦心理
心理咨询热线
0351-8331156
本文是武志红几年前在高考前写给学生和家长的关于“考试焦虑”的文章,文中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并介绍了一些关于焦虑的理论。
文中提到,对于考试焦虑的孩子,父母可以对孩子说:“无论你怎么样,无论你考好还是考不好,无论你优秀还是不优秀,你都是我们最爱的孩子,我们会一如既往地爱你。我们不是因为你优秀才爱你,我们爱你,因为你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在心理学中,这叫做“无条件的爱”,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也许最重要的东西。
然而,扪心自问,许多父母也许会发现,自己对孩子的爱,其实并不完全是无条件的。在和高三学生的咨询中可以发现,许多感到非常紧张焦虑、压力巨大的学生,都承受着来自父母甚至整个家族的期待和压力。其中有一些期望是出于为了孩子未来的生活的考虑,但也有一些压力,则是来自父母或亲戚自己的面子、声望、自尊心与生存压力。
也许我们并不能苛责这样的父母——就像孩子也会有自尊心、也会争强好胜一样,大人们又岂能完全没有一点虚荣心呢?只是,像我们教育孩子要学会放下虚荣一样,父母过度的虚荣,也会给孩子和自己都带来伤害(当然,虚荣很多时候只是缺乏自尊自信的副产品,可能首先要从学习肯定自己、肯定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入手)。
而且,无条件的爱,也未必一定要占到自己对孩子的爱的全部。但是它无论多少,一定要有,而且越多越好——这不是一种要求,而很多时候需要的是发现。父母对孩子有条件的爱,常常是来自于自己以前收到的也多是有条件的爱,其实自己内心可能和孩子一样,都渴望着无条件的爱。而培养自己无条件地爱孩子的能力,反而可能要从父母自己从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上寻找和发现无条件的爱开始。
关于父母自己的生存压力,这个需要父母首先学习自我调节,而非直接把压力转嫁给孩子。父母需要心理方面帮助的时候,也可以向学校心理老师求助,也可直接在社会上寻求专业的心理服务。
另一种咨询中常见的情况是,父母无条件地爱孩子,不求孩子回报,但是对孩子的未来非常地担忧,于是为孩子付出很多很多。如果说,上一种情况下的孩子心里对父母常怀的是恐惧(害怕被批评、排斥、羞辱甚至抛弃),那这一种情况下孩子心里对父母常怀的则是内疚(觉得自己能过带给父母的回报配不上父母为自己的付出,觉得自己不够好)。
常常出现的矛盾是:父母希望孩子过得好,所以过得很苦;孩子看到父母很苦,心里难受,也过不好;父母看孩子难受,更加难受,于是更苦,如此恶性循环……明明是出于爱和善意,反而成为了相互的桎梏。这样的父母常常较多注意自己给予别人的爱,较容易忽视别人对自己的爱——他们需要了解到,不是只有自己爱孩子,孩子也在爱着自己,要让爱自己的人过得好,首先必须自己也过得好,对方才能放心(就像父母希望孩子过得好才放心,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这样的父母孩子都要做的是:相信对方也有照顾好他们自己的能力,同时先对自己好一点,并且知道自己好了自然也会帮助对方过得更好。
太原明悦心理咨询中心宁跃民主任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等严重心理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咨询个案累积上万小时,有着大量的完整成功的个案。尤其在神经症治疗以及对精神病康复期病人的心理指导方面有着大量的成功的个案经验。并温馨提示有问题请找明悦心理。